综合实践
前端应用如何做国际化?
详细信息
- 使用国际化库: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,可以通过引用第三方库来管理不同语言环境的资源文件。比如:
- React:可以使用 react-intl 或 react-i18next。
- Vue:可以使用 vue-i18n。
- Angular:可以使用@ngx-translate/core。
浏览器 API:利用浏览器内置的国际化 API,如 Intl 对象,来格式化日期、时间、货币等。
自建国际化框架:根据项目的具体需求,自定义国际化实现。这通常包括:
- 创建资源文件:为每种语言创建一个资源文件,用于存储翻译字符串。
- 语言选择功能:允许用户选择偏好的语言。
- 加载对应资源文件:根据用户的语言偏好,动态加载对应的资源文件并在界面上显示相应的文本。
服务端支持:有些情况下,前端应用可能需要服务端的支持来实现国际化,如动态提供不同语言的数据内容。
URL 路由:在 URL 中包含语言参数,来确定显示哪种语言的内容。例如,/en/about 显示英文版“关于”页面,而 /zh/about 显示中文版。
浏览器语言检测:通过检测浏览器的 navigator.language 属性来自动选择最合适的语言版本。
在实际应用中,根据项目的大小、复杂度以及特定需求,可以选择一种或多种方案结合使用,以达到最佳的国际化效果。
请求失败会弹出一个 toast , 如何保证批量请求失败, 只弹出一个 toast
详细信息
设置全局标志位:定义一个全局变量(如 isToastShown)来表示是否已经弹出过 toast。在请求失败的处理逻辑中,首先检查该标志位。如果尚未弹出 toast,则进行弹出操作,并设置标志位为 true;如果标志位已经为 true,则直接忽略后续的弹出操作。 使用防抖或节流函数:防抖(debounce)或节流(throttle)函数可以限制某个函数在一定时间内的执行次数。将弹出 toast 的操作封装在防抖或节流函数中,确保在短时间内的多个请求失败时,不会频繁弹出 toast。 集中处理错误:将所有请求的错误集中处理,而不是在每个请求的 catch 块中直接弹出 toast。例如,把所有请求的 Promise 添加到一个数组中,然后使用 Promise.all() 或其他类似方法来统一处理这些 Promise 的结果。如果所有请求都失败了,再弹出一个 toast。
代码示例
let isToastShown = false; // 全局标志位
function makeRequests() {
const requests = [fetchPost(), fetchComments()]; // 多个请求的 Promise
Promise.all(requests)
.then(() => {
// 所有请求成功的处理逻辑
})
.catch(errors => {
if (!isToastShown) { // 检查标志位
notify(errors[0]); // 弹出 toast
isToastShown = true; // 设置标志位为 true
}
});
}
function fetchJSON(url, input) {
return fetch(url, input)
.then(res => {
if (res.ok) {
return res.json();
}
const err = new HttpError(res);
if (!isToastShown) { // 检查标志位
notify(err); // 弹出 toast
is toastShown = true; // 设置标志位为 true
}
throw err;
});
}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微前端架构一般是如何做 JavaScript 隔离的?
详细信息
- 使用沙箱技术:
iframe:最直接的隔离方式是将子应用运行在 iframe 中。这种方式提供了良好的隔离性,因为 iframe 内部有自己独立的执行环境,包括 JavaScript 运行环境和 DOM 环境。但 iframe 的使用可能会导致性能问题,且父子通信复杂。 JavaScript Sandboxing:通过创建一个独立的 JavaScript 执行环境,比如使用 Web Workers,或者更高级的沙箱库(如 Google 的 Caja),以在主页环境隔离执行 JavaScript 代码。
- 命名空间和模块化:
命名空间:通过命名空间(Namespace)封装每个子应用的代码,确保全局变量和函数不会与其他应用冲突。 模块化:利用 ES Modules 或 CommonJS 等模块化标准,使代码封装在模块中运行,通过 import/export 管理依赖,减少全局变量的使用,从而实现隔离。
- 状态管理隔离:
虽然主要关注 JavaScript 代码的隔离,但在单页应用中,子应用间状态管理(如使用 Redux、Vuex 等状态管理库)也可能导致隔离问题。可以为每个子应用创建独立的状态树,只通过明确定义的接口来共享必要的状态信息。
- 使用微前端框架或库:
模块联邦(Module Federation):Webpack 的模块联邦功能允许不同的前端应用共享 JavaScript 模块,同时保持应用间的隔离。它可以动态地加载另一个应用导出的模块,而不需要将它们打包进单个文件里。 专门的微前端框架:如 Single-SPA、Qiankun 等,这些框架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,用于管理微前端应用的加载、卸载以及相互隔离,部分内部采用了类似沙箱的技术实现隔离。
- 服务端渲染(SSR)隔离:
通过服务端渲染各个微前端应用,再将渲染好的静态 HTML 集成到主应用中。这样,每个子应用的 JavaScript 在客户端激活(Hydration)之前是隔离的。SSR 可以减少初次加载时间,同时具备部分隔离性,尤其是在初次加载阶段。
实施 JavaScript 隔离时,需要根据具体项目需求、技术栈和团队的熟练度来选取合适的隔离策略,以确保子应用之间的高度独立性和可维护性。
Qiankun 是如何做 JS 隔离的?
详细信息
Qiankun 是一个基于 Single-SPA 的微前端实现库,它提供了比较完善的 JS 隔离能力,确保微前端应用间的独立运行,避免了全局变量污染、样式冲突等问题。Qiankun 实现 JS 隔离的主要机制包括:
- JS 沙箱
Qiankun 使用 JS 沙箱技术为每个子应用创建一个独立的运行环境。沙箱有以下两种类型:
快照沙箱(Snapshot Sandbox):在子应用启动时,快照并记录当前全局环境的状态,然后在子应用卸载时,恢复全局环境到启动前的状态。这种方式不会对全局对象进行真正的隔离,而是通过记录和恢复的方式避免全局环境被污染。
Proxy 沙箱:通过 Proxy 对象创建一个全新的全局对象代理,子应用的所有全局变量修改操作都将在这个代理对象上进行,从而不会影响到真实的全局对象。这种方式提供了更为彻底的隔离效果,是 Qiankun 中推荐的沙箱隔离方式。
- 动态执行 JS 代码
Qiankun 通过动态执行 JS 代码的方式加载子应用,避免了脚本直接在全局环境下执行可能导致的变量污染。具体来说,它可以动态获取子应用的 JS 资源,然后在沙箱环境中运行这些代码,确保代码执行的全局变量不会泄露到主应用的全局环境中。
- 生命周期隔离
Qiankun 给每个子应用定义了一套生命周期钩子,如 bootstrap、mount、unmount 等,确保在应用加载、激活和卸载的过程中正确管理和隔离资源。通过在 unmount 生命周期钩子中正确清理子应用创建的全局监听器、定时器等,进一步保证了不同子应用间的独立性和隔离性。
- 样式隔离
虽然主要针对 JS 隔离,Qiankun 也提供了样式隔离机制,通过动态添加和移除样式标签,保证子应用样式的独立性,避免不同子应用间的样式冲突。
通过以上机制,Qiankun 能够有效实现微前端架构中子应用的 JS 隔离,加强了应用间的独立性和安全性,使得不同子应用可以无缝集成在一起,同时又能够保持各自的运行环境独立不受影响。
应用如何做应用灰度发布?
详细信息
应用的灰度发布是将新版本逐步推出给有限的用户群体,以在完全发布之前监控其性能和搜集用户反馈的过程。这可以确保新版本的稳健性,减少因新版本可能引起的问题对所有用户的影响。以下是实现应用灰度发布的几种常见方法:
- 基于 HTTP 头或 Cookie 的路由
通过识别用户的 HTTP 请求头(如 User-Agent)或特定的 Cookie,决定用户请求被路由到新版本还是旧版本的应用。这种方法通常需要负载均衡器或网关支持特定路由规则。
- 使用服务网格(Service Mesh)
服务网格如 Istio 提供了复杂的流量管理能力,可以在微服务架构中实现灰度发布。通过定义路由规则,Istio 可以将特定比例或特定条件的流量导向新版本服务。
- 功能开关(Feature Toggles)
功能开关允许开发者在代码中嵌入开关,根据配置动态激活或关闭某些功能。这样,新版本的功能可以被隐藏,直到你决定通过更改配置为特定用户群体开放。
- DNS 路由
通过 DNS 管理,将部分用户的请求解析到部署了新版本应用的服务器上。这种方法简单,但切换和回退可能不如其他方法灵活。
- CDN 切换
对于前端应用或静态资源,可以通过 CDN 配置,将部分用户的请求路由到包含新版本资源的 CDN 上。通过调整 CDN 的缓存规则控制版本切换。
- A/B 测试平台
将灰度发布作为 A/B 测试的一部分,使用专门的 A/B 测试平台来控制哪些用户看到新版本。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实现灰度发布,还能搜集用户反馈和使用情况数据。
- 容器编排和管理
在支持容器编排(如 Kubernetes)的环境中,可以通过部署新版本的 Pod 副本,并逐步增加新版本副本的数量,同时减少旧版本副本的数量实现灰度发布。
在实施灰度发布时,应该配合监控和日志记录工具,以便快速识别并解决新版本可能引入的问题。同时,在决定完全推出新版本之前,逐渐增加访问新版本的用户比例,确保在所有阶段都能够保持应用的稳定性和高性能。
如何清理源码里面没有被应用的代码, 主要是 JS、TS、CSS 代码
清理源码中未被应用的 JavaScript (JS)、TypeScript (TS) 和 CSS 代码的关键在于合理利用工具和策略,来识别和移除这些废弃的代码。下面是一份指南,帮助你高效完成这一任务:
对于 JavaScript 和 TypeScript
详细信息
- 使用 ESLint
- 初始化 ESLint:如果你还没有使用 ESLint,可以通过 npx eslint --init 命令来初始化配置。
- 配置规则:确保在.eslintrc 配置文件中启用了 no-unused-vars 规则,以识别未使用的变量和函数。
- 使用 ESLint 的 --fix 选项: 虽然 ESLint 主要用于识别问题,但它的 --fix 选项可以自动修复一些问题,包括删除未使用的变量等。不过,这种方式相对保守,无法删除大块的未使用代码
- 使用 TypeScript 编译器选项
对于 TypeScript 项目,可以在 tsconfig.json 文件中启用 noUnusedLocals 和 noUnusedParameters 选项,以识别未使用的本地变量和函数参数。
- 利用 Webpack 的 Tree Shaking
- 确保在生产模式下使用 Webpack,它自带 Tree Shaking 功能,可以去除死代码(未被使用的代码)。
- 使用 ES6 模块语法(即 import 和 export),因为 Tree Shaking 仅支持静态导入。
对于 CSS
详细信息
- 使用 PurgeCSS
PurgeCSS 分析你的内容和 CSS 文件,去除不匹配的选择器。非常适用于清楚在 HTML 或 JS 文件中未引用的 CSS 代码。 可以通过 Webpack、Gulp 或 PostCSS 等多种方式与 PurgeCSS 集成。
使用 PurgeCSS 时,配置你的内容文件路径(如 HTML 或 JSX 文件),它会扫描这些文件以确定哪些 CSS 选择器被使用
- 使用 Codemods
Codemods 是 Facebook 提出的一种工具,允许你对代码库进行大规模的自动化重构。通过编写特定的脚本,你可以自定义删除或修改未被调用的代码的逻辑。例如,使用 jscodeshift 工具可以配合具体规则进行代码修改。
注意事项
- 测试:自动删除代码后,务必执行完整的测试套件,确认改动不会影响现有功能。
- 版本控制:在进行删除操作之前,确保代码已经提交到版本控制系统,以便必要时可以恢复。
- 逐步执行:尤其是在较大或复杂的项目中,建议分步骤、逐渐移除未使用的代码,每次删除后都进行测试和评估。
使用这些策略和工具可以帮助自动化清理未使用的代码,但是请注意,完全自动化的过程可能会有风险,依然需要人工审核和测试以确保代码的质量和应用的稳定性。
一般是怎么做代码重构的
详细信息
在前端项目中进行代码重构,一般可以遵循以下步骤:
- 明确重构目标
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,例如提高代码的可读性、可维护性、性能,或者去除重复代码等。
- 代码分析
- 对现有代码进行全面的审查和理解,包括代码结构、逻辑流程、函数和模块之间的关系等。
- 可以使用工具如 ESLint 检查代码风格和潜在问题,使用性能分析工具如 Chrome DevTools 的 Performance 面板来检测性能瓶颈。
- 制定重构计划
- 根据分析结果,确定重构的步骤和顺序。
- 将大型的重构任务分解为较小的、可管理的子任务。
- 重写代码结构
- 对模块和组件进行合理的拆分和组织,使代码结构更加清晰。
- 例如,将功能相关的代码提取到单独的函数或模块中,提高代码的内聚性和复用性。
- 优化函数和方法
- 检查函数的长度和复杂性,对过长或过于复杂的函数进行分解。
- 去除不必要的参数传递和全局变量的使用。
- 处理数据结构
评估数据的存储和使用方式,选择更合适的数据结构(如从数组切换到对象,或者使用 Map、Set 等)来提高数据操作的效率。
- 优化性能
例如,减少不必要的计算、优化 DOM 操作、合理使用缓存等。
- 测试和验证
对重构后的代码进行全面的单元测试、集成测试和端到端测试,确保功能的正确性和稳定性。
- 代码审查
邀请团队成员对重构后的代码进行审查,获取反馈和建议,进一步优化代码。
- 文档更新
对重构后的代码功能、接口和使用方法进行文档更新,方便其他开发人员理解和使用。
以一个简单的前端项目为例,假设有一个处理用户数据展示的模块,最初的代码可能是所有功能都写在一个大型的函数中,并且数据存储在全局变量中。 重构时:
- 将数据处理、数据获取和数据展示的功能分别提取到不同的函数中。
- 将数据从全局变量改为使用模块内部的私有变量或通过参数传递。
- 对数据处理函数进行优化,去除重复的代码逻辑。
- 为新的函数和模块添加必要的注释和文档说明。
通过这样的重构过程,可以使前端项目的代码质量得到显著提升,为后续的开发和维护提供更好的基础。
深度SEO优化的方式有哪些(前端技术层面)
- 网站结构优化:标签、语义化,更好地让搜索引擎读取
- 网站速度优化:压缩、CDN、缓存、预加载、懒加载等
- 页面渲染优化:SPA、SSR等,快速获取到完整页面
- URL优化,尽可能短,描述性的URL或关键词优化URL结构
- 链接优化:在网站内部设置相关性强的连接,使页面之间相互连接
- Schema标记:使用结构化数据标记来表示网页内容
- XML网站地图:创建和提交XML网站地图,提供网站结构和页面信息
- Robots.txt文件:通过该文件指示搜索引擎哪些页面可以被爬取和索引,哪些页面不可访问
- 使用HTTPS协议,更安全
- 移动友好,响应式网站
- 无障碍